建筑资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AI数据标注,这些都是相当高科技含量的工作类型。若水国际,这个在BIM领域拥有中华电信、台湾固网云端机房、土城长庚医院等精密建筑的客户认可,在AI数据标注领域,拥有工研院、ASUS、新竹市政府、日商Incubit等多元客户的合作经验,正在打破你对科技公司的想像。
你应该很难想像,在这个云端科技公司里面,有超过50%以上的成员是身障人士。若水国际在BIM整合服务与AI数据服务团队成立后,共培育了超过350 名身障人士成为科技工作的伙伴,让专业与身障人士透过无间的合作,用科技创新的方式活化身障人力资产。更重要的核心是,若水正在作的是兼顾商业获利和公益理念的社会企业。
用专业说话 细部拆解创造全新工作模式
说话节奏明快,思考逻辑清晰的若水国际执行长陈洁如说:「我们不是以 CRS(企业社会责任)说服客户,现在合作的客户都是因为若水的专业找上我们。」陈洁如指出,「像BIM这样专业的技术,如果一开始让客户知道我们是身障团队,其实未必是加分。很多客户都是等到合作过后,看到我们的专业,才进一步知道我们团队的多元性。」
那到底若水是怎么作到商业获利和公益理念都可以兼顾的社会企业,陈洁如笑着说,若水刚开始从社企创投转型成社会企业的过程中,尝试过许多的失败。他们尝试找出如何将科技产业中,需要较高人力密集的工作,透过盖积木的方式,阶段性解析,让身障人士可以重复且熟练性运作。更重要的是,团队中,产业专业人士透过专案管理系统的互相协作,创造了两者间最佳的合奏默契与步调。
以科技为核心 快速因应疫情困境
以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而言,许多非营利组织或社创组织都来不急应变,但以科技为核心的若水却能快速因应。陈洁如说,其实在去年第一波疫情爆发时,若水便开始执行远距工作的模式。即使在本土疫情爆发前,也陆续与团队及客户演练远距会议、云端协作等工作流程,以前在BIM这边的营建业,有些客户接受度不高,但因为疫情的来袭,也因为事前的演练能快速适应。
面对多元性质的团队成员,陈洁如指出,软、硬体都不是远距工作主要的困难,主要在于如何让团队接受远距工作的工作氛围。这也是在这一年内讨论最多的部分。所以,透过虚拟办公室的情境设计,9:00上班时间一到,所有员工需要上线打卡,并在共同的虚拟会议室工作,并在最晚6:30 关闭会议室下班。这也让团队的运作不受间断。
鱼竿? 鱼场? 还是改变渔业生态!!
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也看到了一定的成果,陈洁如说,若水从以前就认为,「我们只给身障朋友钓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创造鱼场。」所以若水积极寻找下一个科技新创事业体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有创造鱼场还是不够,更要改变整个渔业系统。
所以今年若水要透过开设「志趣相谈室」开始整个渔业系统的改变,里面的内容包含世界各地以「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为主轴的社会创新案例、若水国际的经验等。希望产生的影响力主要包括:
社会创新人才的培育:
只有从新世代的人才开始培育,才能翻转社会对身障就业的陈旧印象。透过「志趣相谈室」,希望影响28-35岁的新世代,让它们知道社会创新也可能是他职涯的新选择。
让若水成为企业的 ESG伙伴之一:
若水希望透过倡议的方式,让企业了解,透过与更多类似像若水这样的ESG合作伙伴,透过实际的商业、专业方式,建立长期供应链的合作关系,比只是强调 CSR的合作更具有影响力。
陈洁如表示,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弱势与不平等的社会状况将愈趋严重,发挥ESG中Social(社会)的影响力将是若水今年主要推动的核心。让若水走出台湾,跨足日本、培育下一代社会创新的能力,透过商业、科技能力改变身障就业的现状,都将是若水未来持续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