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通解读】英国最大外送业者户户送Diliveroo在四月初宣布退出台湾市场,本应为疫情下受惠的外送产业,实际上却因许多餐厅关闭未营业、少了上班族中午叫餐的需求,正连带导致业绩下滑而面临资本寒冬。反观美国的鲜食配送DIY(Meal-Kit)服务,提供民众搭配好的生鲜食材包及食谱,自己动手烹饪,却能在疫情蔓延、美股崩盘下逆势成长、快速崛起。以下就来看看Meal-Kit如何当道。
半成品食材市场(Meal-Kit)近年来在美国蓬勃发展,简化了厨房烹饪、菜单设计、营养搭配和食材购买等过程,让美国知名零售连锁商 Kroger 也花费2亿美金收购食材配送公司 Home Chef,希望抓住最佳红利期,也显示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上个月美国各地因疫情扩张相继禁止餐厅内用后,提供在家烹饪体验的各家 Meal-Kit,成了民众防疫期间的用餐选择,让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迎来股价暴涨的漂亮成绩!
美国食材电商,三月销量快速成长
被《纽约时报》称为「送餐业的星巴客」的蓝围裙 Blue Apron,曾在全美平均月销多达300万份食材盒、创造一年10亿美元的业绩,虽因几年前上市影响下滑,却在上个月中因疫情翻身,不到一周股价就暴冲七倍;2012年于德国成立的食材配送平台 HelloFresh 在美国拥有120万用户,股价也逆势成长约21%;其他如亚马逊 Amazon Fresh、Instacart 等鲜食、杂货电商也在疫情期间订单大增,在3月12日至14日的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长近四倍,分别在美国市场快速崛起。
新一代宅料理:「第四种」餐饮消费模式受欢迎
对于餐饮消费行为的定义,按照自给自足的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餐厅内用、外带/送在家吃、超市买菜回家做。而 Meal-Kit 在点外送和超市买菜中间,衍生出「半成品食材包送到家」的烹饪方式,形成了第四种独特的餐饮消费模式和场景,不仅在人人「少出门、多在家」的抗疫期间大受欢迎,也是近年来广受美国人接纳的新一代朝阳产业。
防疫在家当大厨,三个原因吸引下单
一、新鲜配送,轻松煮出餐厅等级佳肴
如 Blue Apron 以食材定期配送服务(以周为单位,提供两人或四人份),与 300 个供应商合作,下单即从农场直送,以掌握食材新鲜度。为了提供更完整的烹饪体验,也同时贩售烹饪器材与酒类。
纽约时报也与新创食材配送公司合作,用户能从纽时旗下烹饪网站 NYT Cooking 的食谱中选择喜好餐点,由食材包公司负责采购、备料,在48小时之内配送到府。
泰森食品与 Amazon Fresh 合作的平台 Tyson Tastemakers 计画,则定义为「精心搭配且可在家新鲜制作的晚餐系列」,帮助料理生手整合食品知识、食材准备及烹饪技巧等,并提供包括印度烤鸡腿、泰国罗勒无骨鸡胸和韩式牛排烤玉米饼等美味选择,鼓励消费者尝试采用以前从未用过的配料进行美味探索。强大的供应链及市场洞察力,让泰森在新鲜食材包装领域的创新独一无二。
二、节省时间,又能精进厨艺
从美国食品杂货市场与餐厅市场中切入,透过食材包配送服务,消费者不但能享用新鲜食材,还可精进厨艺, Blue Apron随着食材包附上钜细靡遗的食谱,还有网站教学影片;Marley Spoon 也提供多达18000 个食谱用于其半成品餐盒订购服务,满足想节省时间、又想透过学习烹饪技巧享受美食的消费者。
三、更为健康的替代选择
相较于叫外送或是使用调理包,Meal-Kit 除了能确保有健康新鲜的食材、预先控制食物份量外,也能满足特殊饮食要求,如素食或无麸质等,避免食用到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为家人量身制作专属美食。
从危机中寻找商机,逆势崛起翻转经济
Meal-Kit 是一时热潮还是未来的餐饮发展方向尚无从知晓,纽约时报品牌副总监 Alice Ting 表示「我们的读者花许多时间在家里下厨,所以对我们来说,投资这个领域是非常自然的。」彭博记者 Gerry Smith 则认为,纽约时报进攻 Meal kit 产业,利用既有媒体资源开源,以应对报业难以预测的未来。疫情延烧全球,减少出门的大众将食材包订购服务视为外出就餐的一个更为健康的替代选择,也启发企业如何凭借市场洞察力,从危机中把握商机,进行未来数位行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