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通解讀】面對武漢疫情,過去閒置在家的口罩成為今年一開年的爆紅品。3M 的口罩很有名,但你知道嗎?台灣3M每年營收就有30%-40%來自新產品,讓全球每天就有50%的人會接觸到3M的創意,這種創新的動力來自內部的鼓勵。面對疫情,除了恐慌,深蹲的準備才能造就後續的成長爆發,讓我們看看這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3M的創新故事。
早在2003年非典SARS開始,3M 口罩就開始深入人心,2015年北京霧霾突然爆發口罩需求量,讓 3M 創造出一年賣出一億副口罩的灰色商機,在中國防霾口罩品牌市場中佔比90%而排名第一。而去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全球一罩難求,多地出現搶口罩潮,儘管中國在地許多廠商業者已加大產量、或應政府要求另闢生產線趕工製造,中國民眾卻仍普遍青睞外商 3M 製造的口罩。不只有口罩,從一個百年前創立的美國小作坊變為日用品研發大廠,3M 如何創造商品熱賣奇蹟?
美國小鎮挖礦公司,因砂紙開啟發明事業
3M 公司的全名3M Company,源於其創立時的名字: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的首字母縮寫。成立於1902 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小鎮,開啟挖礦及生產磨料事業。由於開採成果不盡理想,幾次失敗後,3M 放棄了挖礦,決定重新設立公司,專心研究製造砂紙。
經過多年努力,3M終於在20世紀初研究出Wetordry™防水砂紙,降低了汽車製造中大量的粉塵污染,一面世即受到廣大歡迎,有了初步的發展和肯定後,3M公司再次投入研發,不負眾望地推出Scotch®隱形膠帶,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了透明膠,一度成為當時的爆紅組合。
後來經歷二戰,3M 開始為政府生產國防材料,並廣泛開啟民生用品的領域,如公路標識上的反光膜、錄音帶等,都為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公司的全球規模也不斷擴大,相繼推出包括Post-it®便利貼 , Scotch-Brite®菜瓜布,以及如口罩等 Nexcare™健康保健系列,3M 透過每項發明深入人心,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逐漸確立在創新產品和技術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如今 3M 的全球員工接近 9 萬人,已成為年營業額超過 300 億美元的世界 500 強企業。
富比士前三大,「15%法則」鼓勵員工創新
以創新做為靈魂的 3M,在《富比士》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位列第3,僅次於蘋果和 Google,深知創意不會憑空誕生,幾乎所有 3M 的管理階層都在致力於創造一個員工可以展現能力和創意的內部環境,不僅每年提撥銷售額 7% 的資金投入產品研發 (大約是一般公司的2~3倍),也透過文化培訓、經驗傳承等方式,支持及獎勵創新想法。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15% 法則」管理,3M允許員工可以將 15% 的工作時間來研發創意,不管這個想法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透過這樣的制度,讓員工腦海裡的構想能夠有機會萌芽、茁壯,一旦變得較為明確具體時,就可能得到來自於各部門人員的共同參與,並在產品銷售額突破 5,000 萬美元時,成為獨立的產品部門。這項支持創新的 15% 法則,已吸引許多網路公司如 Google 都爭相仿效。
堅持核心價值,實踐創意年年獲利
幾乎年年皆獲利的 3M 公司,堅持創新的理念也曾經飽受外界質疑,但在百年來堅持公司的核心價值與精神下,在實踐創意和追求獲利間獲得平衡,橫跨眾多領域、始終緊貼消費者生活和需求,能因應外界變化而持續成功。讓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A到A+》書裡都看好 3M :「這是一家持續演化的公司,無論遇到什麼狀況,3M 可以走得很遠。」